——风过无痕,默默应有闻
面对新冠疫情,医务人员用专业的知识点亮抗疫之光,数以万计志愿者从不同岗位走来,齐心守“沪”,真可谓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。与此同时,也有另一个群体,他们以独特的身份默默守护宁静的校园,为学生安全返校、顺利复课默默作出贡献,为师生筑起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,这就是学校里同样身披白色战袍、护佑师生安全的卫生保健老师。
是老师也是医生,有热爱也有责任
朱雪琴老师从事卫生保健工作已27年,她经验丰富、态度亲和,像妈妈一样关爱学生,用春风般的轻柔手法抚慰伤痛。用师者慧心阐述热爱,用医者仁心诠释责任。印象中卫生老师的工作日常就是贴贴创口贴、涂涂消毒水,轻松又简单。其实朱老师的工作琐碎而繁杂,学校传染病防控与管理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、健康教育、教学环境卫生、师生食品安全等样样都属于她的工作范畴。定时更换“卫生天地”公告栏,及时发布和更新健康知识,构建健康促进校园。
每天清晨,准时的“Ding”声响起,学生每日健康表就发到了班主任群,学生实到多少?请假原因?就医情况?朱老师一项项地统计,全校八百多名学生的健康状况她了如指掌。对生病请假的孩子,她马上一一联系班主任和家长,告知居家注意事项和返校政策;对于在校园突发意外的孩子,她立刻奔赴现场,进行专业应急处置。朱老师还竭力保障师生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定期巡视食堂,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,指导检查直饮水滤芯定期更换情况,严把健康饮水关。从楼道到教室、从办公室到卫生间,从食堂到校园的各个角落,每日奔波于各个场所,检查消杀记录,督查卫生状况,检查有无卫生无死角,忙得不可开交,微信步数一万步加是常态,日复一复她从不喊累,因为对她而言,这不只是一份工作,更是热爱与担当。
不为人知的辛苦,心甘情愿的幸福
新冠疫情发生以来,校园防控工作压力大、任务重,朱老师每天都是备战状态,她毫无怨言,勇扛重任、沉着应对,冲到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线,深入防控工作的方方面面,“5+2”、“白+黑”成了她的工作常态。随手翻出聊天记录“如何正确佩戴口罩、七步洗手法、做好安全防护、发烧后怎么办……”等内容充满了朱老师的钉钉聊天记录,随着疫情发展,她俨然成为师生眼中的备受信赖的健康大使。为确保信息准确和及时接收需要上传下达的各种文件,朱老师24小时待机,几乎手机不离手。
学生们要接种新冠疫苗了,朱老师忙前忙后:接种前印发告家长书,接种当天积极争当接种工作的志愿者,接种后及时统计各项数据。对于有特殊情况,未能跟随学校统一接种的学生,朱老师一个个登记原因,联系家长告知其补接种的方式,追踪其后期补种情况,认真完成了全校八百余名学生的疫苗接种工作。
小长假来临了,朱老师提醒师生做好离沪报备,加强自我防护,必要时进行核酸检测和自我健康管理,时刻关注师生居家期间的健康教育与行程安全。
疫情爆发,转为在线学习后,朱老师也丝毫不懈怠。每日一钉,完成《迎园小学师生每日疫情统计表》,确诊人数、无症状感染人数、核酸异常人数......九百多名师生十余项数据的统计,朱老师每日按时汇总上传到市教委和区教育局的相关文件夹;每周一查,自查校园物资储备情况、门卫值守情况、消杀情况等,及时整改,按时上传《校园防疫自查情况表》。一项项数据的统计、一次又一次的自查,琐碎又辛苦,但她却视作心甘情愿的幸福,因为用心维护师生的安全健康是她最大的心愿。
卫生保健的工作关系到每一位教师的健康观念,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,是学校卫生工作中无法替代的桥梁。卫生保健老师是特殊的医生,也是特殊的老师,是甘愿默默付出,守护校园的“无名之辈”。风过无痕,默默应有闻。